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

大众网
全媒体
矩   阵

扫描有惊喜!

  • 海报新闻

  • 大众网官方微信

  • 大众网官方微博

  •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

  • 大众海蓝

  • 大众网论坛

  • 山东手机报

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:

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

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

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

首页 >健康新闻 >健康要闻

全国名老中医治“胃”病:经典“古方”创新活用

2024

/ 06/25
来源:

大众网

作者:

手机查看

  大众网记者 孙淼 济南报道

  当前经济社会飞速发展,打工人的生活节奏快、压力大,饮食不规律已成为常态。根据《2023打工人胃健康洞察报告》显示,94%的受访人群(曾)有过胃部不适症状,比如消化不良、胃部饱胀、反酸烧心、胃痛等;73%的受访人群(曾)确诊过功能性消化不良、胃炎、幽门螺杆菌感染、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。俗话称“十胃九病”,可见,胃肠道疾病已成为我国人群的常见病、多发病。

  近日,全国名老中医、山东省名老中医,主任医师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姜建国在接受《医脉相承——国医名师访谈录》栏目组专访时,针对这一疾病,详细介绍了《伤寒论》中的经典医方——半夏泻心汤,并以其提出的“复杂性辨证思维”为基础,参考现代医学研究,进行改良,用以治疗“现代”脾胃疾病。

  “我对《伤寒论》治脾胃病最欣赏的方子就是半夏泻心汤。张仲景《伤寒论》上五个泻心汤,泻心汤主证是什么?心下痞硬。心下痞硬是胃,心下是胃。这个地方堵塞满闷,甚至按还发硬,叫痞硬。泻心不是针对心脏。这是治慢性胃炎的一个代表方。”姜建国详细介绍了“半夏泻心汤”方的复杂性思维,他表示,半夏泻心汤有黄芩、黄连的寒性药,有干姜的热性药。既然这个方子有寒药,有热药,那么心下痞硬就是寒热互结,但寒热正好相反,是不能够互结的,这个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。其实,张仲景用黄连、黄芩等寒药和干姜这味热药,根本不是用寒用热,而是用它的味,辛和苦。半夏泻心汤的半夏和干姜辛开是散的,黄连、黄芩是苦降,往下走的。两个开、两个降,就把这个痞硬撕开了。所以,半夏泻心汤,就是辛开苦降,泻心交痞,这才核心。

  据悉,姜建国师从伤寒名家李克绍、徐国仟,从事《伤寒论》教学、科研及临床四十余年,临床擅长运用经方辨治胃肠病、肝胆病、肿瘤病、皮肤病及各种疑难杂病,因观点新颖,立论独特在伤寒学术界颇具影响。

  “中医学发展需要‘守正创新’,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硬,保留了干姜、黄芩、黄连,张仲景辛开苦降的思路,同时,还保留了扶正、补虚扶正的思路,这是坚持‘守正’。”姜建国表示,那么,“创新”呢?有三点,第一个张仲景半夏泻心汤用了黄芩、黄连,这两个药是苦寒性最大的两味药,他担心部分人服用后腹泻,所以将黄芩去掉,仍用黄连,因为黄连是治中焦湿热的重点。用蒲公英来替代黄芩,这个药也是苦寒的,和黄连配起来,仍然起到了往下泻心的作用。

  “此外,蒲公英还有一个好处,现代药理研究,蒲公英对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杀灭作用。”姜建国告诉记者,他参考一下现代医学研究,大部分胃炎开始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,最后引起胃炎,蒲公英有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。

  据姜建国介绍,第二个创新是炒白术和茯苓代替人参、大枣,炒白术、茯苓有两个作用,不仅是健脾胃的常用药,还有去湿气的作用。第三个创新是加入四个理气药,陈皮、木香、厚朴、枳实,加大理气散结的作用,疏肝理气,然后消痞散痞。

  “临床上,我在守正的基础上,又对半夏泻心汤进行了三味改良,我运用的思路就是复杂性思路,而且还是张仲景的本意,复杂性思维真正去还原中医。”在姜建国看来,《伤寒论》最大的价值,不在于经方,更不是方证相应,而在于张仲景所创立的六经辨证,尤其是六经辨证中所蕴含的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方法。

责编:孙淼


审签:黄勇

相关推荐